-
晴隆县深化招商引资助力企业创新升级千企面对面行动
为推进晴隆县招商引资工作,提升县域经济发展质量,贵州省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晴隆县于2022年启动“千企面对面”科技服务专项行动,旨在精准对接企业需求,夯实研发基础,强化政策宣导,切实优化营商环境,助力企业科技创新和市场竞争力提升,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一、全面摸清企业技术需求档案。晴隆县组织科技服务团队深入走访重点企业,通过面对面交流系统梳理企业技术短板和发展痛点,建立并更新动态技术需求清单,覆盖规上工业企业和新兴领域主体,确保需求精准识别;同步完善企业技术档案管理机制,整合现有研发资源数据,强化档案规范化建设,为企业后续研发活动提供科学依据。 二、扎实开展规上企业研发调研。晴隆县科技服务人员聚焦规上工业企业研发活动现状,全面核查在建在研科技项目进展,评估项目实施成效;补充完善企业自立研发项目数据库,强化项目跟踪和风险防控机制,针对共性研发障碍提供定制化辅导方案;该项调研工作夯实了研发活动扶持行动基础,帮助企业规避研发资源浪费,提升创新效能。 三、精准宣讲科技创新优惠政策。晴隆县以国发〔2022〕2号文件精神为核心,组织多轮政策宣导会,深入解读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等现行创新政策;引导企业规范研发活动流程,推行研发费用独立管理制度和辅助账建设,确保政策红利有效落地;强化政策辅导常态化机制,覆盖重点企业群体,帮助企业降低制度性成本,激发创新活力。 四、深化企业科技创新服务联动。晴隆县整合政府部门、科研院所和社会力量,构建协同服务体系,通过千企面对面平台促进技术供需对接;强化企业对政策文件的深度理解和应用,辅以案例分析解决实际执行难点;持续优化服务流程,营造开放创新生态,推动企业研发成果转化和产业升级,实现科技支撑县域经济发展的目标。 通过系统化推进,晴隆县千企面对面科技服务行动取得积极进展,企业研发管理水平显著改善,创新政策落地成效提升,招商引资吸引力进一步增强;未来将持续深化服务机制,扩大覆盖范围,助推晴隆县成为区域科技创新高地。
2025-07-02
-
兴仁市“一块铝锭”撬动千亿级产业集群协同发展
兴仁市立足煤炭、地方电网、水利等资源优势,以“煤电网铝+”循环经济和“煤电化”一体化为方向,通过招商引资集聚龙头企业,以电解铝产业为核心,拉动上下游及配套产业集群化发展,形成多业态融合的产业生态体系。 一、资源禀赋构筑产业发展基石。兴仁市煤炭资源丰富,2019年至2023年,煤炭过站量稳步提升至历史新高,为能源产业提供稳定原料支撑。地方电网自主调节能力突出,电力供应稳定性和成本优势显著,有效满足电解铝等高耗能产业用电需求。境内水利资源开发充分,水电项目与火电协同发力,清洁能源占比持续提升,构建起“煤-电-网”一体化能源保障体系,为铝产业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二、链式招商推动产业链条完善。围绕电解铝核心环节,兴仁市精准开展招商引资,引进贵州兴仁登高新材料有限公司作为产业链核心企业,引领电解铝产业规模化发展。针对电解铝关键原材料需求,引入沁阳碳素有限公司,合资成立贵州路兴碳素新材料有限公司,建设年产60万吨预焙阳极碳素生产线,其中30万吨一期项目于2023年12月实现全线投产,填补了区域内阳极碳素供应空白。同时,贵州龙凯、骅骏铝业等一批高附加值铝加工企业相继建成投产,推动产业链从原铝生产向精深加工延伸,巴铃重工业园区“煤电网铝+”循环经济产业链在2023年实现关键环节全覆盖。 三、循环经济激活集群综合效益。兴仁市以绿色发展为导向,推动产业集群向循环化、低碳化转型。在产业链延伸过程中,同步布局“三废”处理及资源化利用配套产业,通过引进专业环保企业,实现工业固废、废水、废气集中处理和资源化利用,工业废渣被加工为新型建材,废水经处理后回用于生产,形成“资源-产品-废弃物-再生资源”的循环利用模式。同时,带动装备制造、煤炭贸易等关联产业发展,形成多产业协同共进的集群效应,产业规模持续扩大,就业岗位大幅增加,“一块铝锭”正成为拉动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
2025-07-02
-
黔西南高新区新材料企业春节不停产力争“双产”开门红
春节期间,黔西南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积极鼓励重大重点生产企业不停工不停产,全力冲刺一季度“双产”开门红。近年来,该区围绕“四新”主攻“四化”,聚焦新材料产业集聚区发展目标,通过完善基础设施、优化营商环境、强化招商引资,吸引振华新材料、东岛新能源、稀美资源、羚光新材料等优质企业陆续建成投产,为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一、春节生产“不打烊”,筑牢“双产”开门红根基。春节期间,黔西南高新区内多家新材料企业生产车间依旧机器轰鸣,生产线满负荷运转,呈现出一派繁忙景象。振华新材料专注于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研发生产,为保障下游新能源动力电池企业订单需求,企业合理安排生产计划,一线员工坚守岗位,确保产品按期交付。东岛新能源聚焦新能源储能材料领域,通过优化生产流程、提升设备利用率,实现春节期间产能稳定释放。稀美资源、羚光新材料等企业也根据市场需求,组织员工有序开展生产,为一季度“双产”目标达成提供有力支撑。为确保企业不停工不停产,黔西南高新区提前部署,组织专班深入企业了解生产需求,协调解决原材料供应、物流运输、员工住宿等问题,同时落实春节期间员工福利保障措施,包括节日补贴、文化活动等,让留守员工安心生产。 二、厚植发展沃土,构建新材料产业集聚优势。近年来,黔西南高新区紧扣“四新”主攻“四化”战略部署,将新材料产业作为推动新型工业化的重要抓手,持续完善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园区内道路、供水、供电、污水处理等配套设施逐步健全,为企业落地投产提供硬件保障。在营商环境方面,该区秉承“贵人服务”理念,推行“一站式”服务、“保姆式”帮扶,简化审批流程,缩短项目落地时间。通过精准招商引资,重点吸引新能源动力电池及上下游配套企业,形成以振华新材料为龙头,东岛新能源、稀美资源、羚光新材料等企业协同发展的产业集群。目前,园区内新材料企业已在锂电池正极材料、稀土功能材料、新型储能材料等领域形成特色优势,产品广泛应用于新能源汽车、储能、电子信息等行业,产业集聚效应初步显现。 三、锚定“一核三中心”,激发新型工业化新动能。下一步,黔西南高新区将围绕打造“一核三中心”重要发展节点,持续优化产业布局,提升产业发展能级。“一核”即强化新材料产业核心地位,加大研发投入,支持企业开展关键技术攻关,提升产品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三中心”包括建设新材料研发创新中心、生产制造中心和物流配套中心,推动产学研用深度融合,完善产业链条,降低企业运营成本。同时,该区将深化“贵人服务”理念,持续优化营商环境,落实惠企政策,为企业提供全生命周期服务。通过强化要素保障、推动绿色低碳发展、加强人才引育等措施,吸引更多新能源及新材料企业落户,助推新型工业化高质量发展,让更多优质企业在黔西南高新区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2025-07-02
-
望谟县筑梦林业种质新高地
在招商引资驱动下,黔西南州望谟县以林业科技创新为主线,积极推进种子资源库建设,吸引省内外投资机构参与,强化生态与经济融合。这一举措通过精准选育和产业提质,助力区域绿色转型,为全省提供示范经验,实现可持续发展蓝图。 (一)近年来,黔西南州望谟县秉承"坚持生态优先、机制创新、科技兴场、持续经营"的林业发展理念,强化品种培育优化进程。2023年,该县通过整合政策资源,重点推进产业升级,包括优化林木良种选育体系,引入国内外先进技术,确保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协同提升。在红水河国有林场引领下,这一策略构建了全省绿色标杆创新工程基础,注重成果转化应用,加速林业产业结构调整。整个推进过程依托省林业局指导,支持科技创新平台搭建,推动地方经济稳步增长。 (二)2023年,望谟县红水河国有林场聚焦"一库一中心两圃二基地"项目框架,打造综合性科技示范基地。该项目覆盖种质资源保存、研发中心、育苗圃场及产业基地环节,通过系统化布局,集成育种、检测和示范功能。林场充分利用亚热带气候优势,加强与研究机构协作,引进澳洲坚果等特色热作种质,强化种源保护与利用转化。在省林业局支持下,项目带动区域产业链延伸,包括育苗培育、新品种推广和市场化应用,促进林业提质增效成果惠及地方经济,避免单纯数字指标聚焦。 (三)2023年,望谟县与贵州省亚热带作物研究所联合筹建特色种质资源圃,占地50亩,定位为以澳洲坚果为核心的热带亚热带常绿果树种质库。该资源圃设计收集200余份国内外林木资源,聚焦新品种选育和创新利用技术开发,目标服务于全省特色热作林业产业升级。项目进展中,依托招商引资机制,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加速资源保存、鉴定和推广体系建设。未来展望包括深化产学研融合,推动种质资源转化为实际生产力,为黔西南州生态安全和高质量发展提供核心支撑。
2025-07-01
-
册亨县工科局进企送策助创新
贵州省册亨县为深入推进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提升企业创新活力,结合全省招商引资工作新机制,积极引导企业融入区域经济发展链。2021年,册亨县工科局组织专人深入多家企业开展科技政策服务,通过面对面交流和政策讲解,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助力科技创新与招商引资协同增效。此举旨在优化营商环境,赋能产业升级,为册亨县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一)册亨县工科局立足科技创新引领区域转型需求,统筹推进科技政策落地。面对企业发展痛点,部门负责人带队深入基层,覆盖黔西南正胤活性炭有限公司、册亨家福门业有限公司和贵州三山源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等本土重点企业。走访中,团队聚焦企业研发投入结构、科研团队建设及高新技术培育现状,与企业代表深入座谈,采集核心需求。活动紧扣贵州省“十四五”科技创新规划,强调服务导向,旨在打通政策“最后一公里”。册亨县作为黔西南州工业基地,积极响应省级科技兴黔战略,推动政策惠企机制常态化,为企业创新营造制度环境。此举措体现政府主导的科技赋能路径,增强企业在产业链中的核心竞争力,不单靠数据支撑,而重实效落地。 (二)册亨县工科局提供精准政策服务,覆盖科技型中小企业评价和创新项目申报全流程。团队向企业详解科技创新券申领规则、项目申报流程及科技型中小企业认定标准,提升政策透明度。建议企业加强跨区域人才交流与合作机制,如参与黔西南州产学研平台活动,加速技术成果转化。实地调研中,工科局成员分析企业创新瓶颈,如科研投入不足和人才短板,提出引入外部智力资源、建设企业联合实验室等可行性方案。此过程强化企业主体责任,激励内生动力。贵州省近年推动创新券普及应用,册亨县衔接省州政策体系,确保服务贴合地方产业特色,为企业转型升级提供可靠支撑。政策传导不侧重量化成果,但注重流程规范与企业成长匹配度。 (三)册亨县工科局推动长效服务机制,培育企业创新能力。团队强调科研创新与人才交流双轮驱动,呼吁企业深化院校合作机制,例如联合申请省级重大研发项目。服务过程倡导企业自主创新路径,如优化研发管理和知识产权布局,落实册亨县科技企业孵化体系建设要求。后续行动中,工科局将建立政策追踪反馈机制,确保建议落地生根。贵州省在2021年强化科技型中小企业培育政策,册亨县以此为抓手,促进招商引资与企业成长同步推进。活动展示政府对中小企业的支持力度,不唯指标论成败,而以可操作路径强化企业信心,为黔西南州产业创新生态提供务实驱动力。
2025-06-30
-
黔西南州新型城镇化提速换挡显成效
黔西南州通过招商引资等措施持续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实现了高质量发展提速换挡。在“十三五”时期,该州城镇发展成效显著,推动了人口集聚、就业增长和生活品质提升,为城镇化进程注入新动能。后续阶段,黔西南州深化政策创新,加速从规模扩张转向质量升级,体现了城乡协调发展新路径。 (一)城镇化基础持续巩固。黔西南州在“十三五”期间聚焦优化城镇空间布局和人口集聚能力。城镇建设稳步推进,建成区规模逐步扩大,常住人口规模实现显著增长。该州强化城乡统筹规划,完善交通网络和市政设施,打造宜居环境。通过产业融合和人口流动政策,夯实了城镇发展根基,为后续高质量转型打下基础。招商引资项目如特色产业园和基础设施工程,有效吸引了人口流入,提升了城镇化承载力。数据表明,该时期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呈现提升趋势,城镇建成区面积稳步扩展,体现了空间结构优化的成果。 (二)就业民生福祉显著改善。黔西南州坚持将就业作为城镇化核心任务。“十三五”期间,城镇新增就业岗位贡献突出,劳动者素质提升计划全面实施,就业服务体系不断完善。该州通过发展新业态和中小微企业,拓展灵活就业渠道;结合公共服务均等化,提升居民生活便利度。城镇居民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增强,例如教育和医疗资源向城镇倾斜,社会保障覆盖扩大。招商引资引入的劳动密集型项目带动了本地就业,减少了城乡差距。数据反映,该时期城镇新增就业规模可观,居民满意度调查显示生活品质持续向好。 (三)政策措施驱动提速换挡。黔西南州研究制定务实管用措施推动新型城镇化高质量发展。在“十三五”基础上,该州深化规划体系改革,出台促进产城融合的配套政策。强化招商引资力度,引入绿色经济和数字经济项目,如智慧城市建设;同时优化营商环境,简化行政审批,提升投资效率。该州注重制度创新,例如户籍制度改革和土地集约利用,解决了城镇化瓶颈。2020年以后,黔西南州加快“十四五”规划实施,推动城镇化从高速增长转向品质提升,确保政策可落地、可持续、可溯源。权威评估表明,该州城镇化进程实现换挡加速,转型经验获国家层面认可。 (四)未来发展路径明晰创新。黔西南州在新型城镇化提速换挡中确立新定位。该州坚持以人为本理念,引导城镇向绿色、智慧、韧性方向转型;强化科技赋能,推广数字治理平台。招商引资聚焦高端产业如文化旅游和新能源,促进经济多元发展;同时加强区域协作,例如对接周边省份城乡融合战略。黔西南州深化城乡一体化改革,提升公共服务可及性。后续措施包括优化人才政策吸引技能人才回流,并通过试点经验复制推广巩固成果。政府报告显示,该州城镇化高质量发展持续推进,体现了国家战略在地方的精准实践。 (五)全域协同促动长效提能。黔西南州统筹城乡发展确保城镇化提质扩效。该州实施空间均衡策略,强化中心城镇与小城镇联动;通过生态保护与城镇建设协同,保障可持续发展。招商引资向重点城镇倾斜,培育增长极;同时推进乡村与城镇融合项目如特色小镇,避免“城市病”隐患。黔西南州加强风险防控,例如监测债务风险,确保城镇化红利惠及全民。数据与政策反馈印证,该州城镇化质量稳步提升,未来将巩固换挡成效,驱动区域整体高质量发展新格局。
2025-06-30
有想补充的信息?点我投稿

- 联系我们
- 企业入驻
